需求

需求量

需求量由两部分组成:

1.购买意愿

想不想买

2.购买能力

有没有钱买

二者缺一不可

有购买意愿,没有购买能力:

看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,但是价格1万块钱!买不起...需求消失。

有购买能力,没有购买意愿:

我买得起药,但我没有生病,我没有买药的需求。(帮别人买、自己提前买算是有购买意愿,这里不在讨论范围内)

站在经营者角度

怎么能让消费者有需求?

1.增加消费者购买意愿。

  • 靠"道” : 通过发明创造,解决用户现有的痛点

    以前的行李箱没有轮子,都是手提式的,为了方面出行,发明箱子底部增加万向轮,解决用户不方便带许多行李出行的痛点。

  • 靠"术” : 通过广告增加用户的需求视野

    • 正经:

      电视广告、LED屏幕广告、手机推送广告

    • 不正经: 打着分享好物、生活经验的旗号,私下收商家钱,打软广告赚取流量。经过多次对用户的洗脑后,用户会对这些东西下意识地认为是需求品。

    ”一口气入了18件,彻底爱上的宝藏店铺"、”2022年流行色”,"没有一个女生可以空手走出免税店”,"你可以一直相信香奈儿,温柔又高级!”

需求定律

价格需求量的关系(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)。

需求量和需求不一样!需求量和价格有关,需求还包括其他非价格因素。

1.需求曲线

IMG_0040

2.需求曲线右移

整个社会(集体)的价格和需求量都增加了。

  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这条线右移的产品,属于优质品。

比如汽车,显卡,口红,吃牛排,乘飞机去旅游

IMG_0042

3.需求曲线左移

整个社会(集体)的对这个东西的价格和需求量都减少了。

这样的东西一般是劣等品。

比如农村以前用的厕纸、自行车、方便面、拌饭酱、罐头

IMG_0041

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:

除价格影响之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变化。

1.收入变化

收入越高,消费的数量和次数越多。(优质品)需求曲线右移。

收入越高,消费的数量和次数变少了。(劣等品)需求曲线左移。

基于这个因素,我认为在未来随着中国人均收入上升的势头下,我预期消费行业、智能家居、芯片半导体行业有增长。

2.替代品

鸡肉和猪肉,同一个区域内的两个同类型培训机构

3.互补品

手机和app,智能家居设备,同一个公司的的产品生态(ipad, iphone, apple watch... )

4.人的变化。

80后为主体和90后为主体需求就不同。90后更在乎个人体验。

5.消费者对未来需求的预期。

预期未来食盐价格上升,会提前买好为未来做准备。